首页 > 专题 > 学习贯彻自治区党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 正文

以坚强有力的政治监督保障美丽宁夏建设

稿件来源:《共产党人》第21期 作者:自治区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 2023-11-23 | 打印 | 字号:TT

QQ截图20231123164127.png

中卫市纪委监委对黄河流域(中卫段)生态环境保护情况开展督查。

  宁夏作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承担着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自治区党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对新征程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美丽宁夏建设作出全面部署。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专责机关,必须提高政治站位,立足职能职责,坚持“干”字当头、实干为要,充分发挥政治监督引领保障作用,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提升监督质效,确保自治区党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决策部署一贯到底、见行见效。

  坚持政治引领,聚焦监督重点,努力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生态文明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成果,为新征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宁夏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从全国生态大局、黄河流域全局、区域生态格局,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极度紧迫性,不断增强建设美丽宁夏的政治使命感、工作责任感。

  聚焦“国之大者”。坚持党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生态文明高地的硬仗打到哪里,政治监督就跟进到哪里。从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黄河流域协同治理、提升宁夏发展质量效益的战略高度,扎实开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等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紧盯实施“双碳”战略、生态修复、水源地保护等重大任务,通过看态度、看措施、看效果,推动各地各部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确保贯彻落实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

  聚焦“省之大计”。宁夏是全国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区,担负着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大使命。聚焦打好“绿色转型整体战、污染防治攻坚战、防沙治沙阵地战、保护修复系统战、稳妥降碳持久战、体制创新突破战、生态安全守护战、环境保护人民战、基础支撑协同战”九大战,以持续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实施“一河三山”生态保护修复、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等重点工作为切入点,透过业务看政治、透过现象看本质,深挖背后的责任、能力、腐败、作风和体制机制问题,推动各地各部门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宁夏一域出彩为全国大局添彩。

  聚焦“民之大事”。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锚定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重点督办查处污染问题严重、群众反映强烈、严重侵害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权益、社会影响恶劣的典型案件,督促各地各部门深化拓展生态环保领域专项治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让空气更加清新、水体更加清洁、土壤更加清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坚持精准施治,找实监督切口,以政治生态风清气正守护自然生态绿水青山

  自然生态是遵循,也是发展底色;政治生态是保证,也是发展助力,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必须深刻把握自然生态和政治生态的辩证关系,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紧盯关键人和重点事,找准政治监督切入点和突破口,靶向施治、精准发力,切实以正风肃纪反腐的实际成效,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宁夏清障护航。

  管好关键人。做实政治监督,必须抓住“关键少数”。紧紧围绕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聚焦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依规依纪依法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廉洁自律等情况,通过个别谈话、开展调研督导、列席会议、完善廉政档案、严把党风廉政意见回复关等多种方式加强监督,促进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特别是严格执行《自治区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科学、精准、规范、有效追责问责,督促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管住关键事。以实施“一河三山”生态保护修复、“三北”重点工程、打好“三大保卫战”等重要任务为切入口,紧盯自然保护区生态恢复、水资源保护、矿产资源开发等重点领域,分领域、分专项制定监督指引,强化日常监督、深化专项治理,常态化开展全方位“扫描”,精准发现、及时纠偏、严肃查处生态文明领域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督促各地各部门和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认真履行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和领导责任,坚决防止出现新的破坏生态环境问题。

  管到关键处。紧盯环评审批、环保项目、环境污染防治、环保设备采购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的重点部位,以及重大工程安排、重点项目建设、重大资金拨付等关键环节,深化运用审查调查、监督检查和巡视巡察等方式,严肃查处生态文明建设中吃拿卡要、违规插手、以权谋私、徇私舞弊等违纪违法行为,持续加大惩治腐败力度。围绕绿色发展机制创新、制度供给、模式探索等重点任务,运用监督清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问责清单、成效清单,因地制宜制定监督目标、监督举措,明晰时间节点和相关责任人,督促被监督单位厘清责任、找准问题、提升质效。

  坚持系统思维,完善监督体系,着力使新征程上生态环境保护监督常态长效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作为政治监督的重要内容,是一项系统复杂的政治任务,必须坚持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常态化实施。新征程上,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更加突出运用治理的理念、系统的观念、辩证的思维,在完善惩处、治理、建设全周期上持续发力,在推动教育、监督、整改上一体贯通,更好实现压责任、纠偏差、防风险、抓整改、促发展的综合效果。

  凝聚监督合力。强化纪委监委的协助引导推动功能,建立健全生态环境问题统筹协调、线索双向移送、定期“回头看”等制度机制,建立审计、统计、财政、生态环保重大督查事项会商研判机制,推动各项监督有机衔接、联动集成、协同协作,形成全面覆盖、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

  深化以案促治。把查办案件、加强教育、完善制度、促进治理贯通起来,健全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常态化工作机制,聚焦生态环境领域反复出现问题背后的管理漏洞、制度空隙、责任缺位,推动被监督单位有针对性地完善制度机制、严格行业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使监督真正取得当下见效、持续推进、长久巩固的实际成效。

  压实政治责任。只有明责知责追责问责,才能防止责任空转、措施空挂、任务空悬。紧紧扭住各级党委、政府保护生态环境的主体责任,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以及严重违背绿色发展理念、严重违背经济发展长远利益、严重侵害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权益的问题,从严查处、严肃问责,推动党员干部保持常态化压力,坚定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

  责任编辑:李 妍


>>><<<
【作者】:自治区纪委监委
【来源】:《共产党人》第21期